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脾草怎么吃(脾草的作用与功效)

脾草怎么吃(脾草的作用与功效)

2023-12-22 09:49:01 科技 怎么 作用 功效

脾草怎么吃(脾草的作用与功效),本文通过网络平台数据整理了脾草怎么吃(脾草的作用与功效)的相关信息,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脾草的作用与功效,以及脾草怎么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吃马兰有什么好处

菊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50厘米。茎生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长3-7厘米,宽1-2.5厘米,边缘中部以上具2-4对浅齿,上部叶小,全缘。头状花序呈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直径6-9毫米,总苞片2-4层。边花舌状,紫色;内花管状,{BANNED}。

嫩茎叶作蔬菜;全草亦入药。

【别名】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草、脾草

【来源】

本品为菊科马兰属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L.) Sch.-Bip.[Aster indicus L., Boltonia indica Benth., Asteromaea indica (L.) Blume]。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注:裂叶马兰Kalimeris mongolica(Franch.) Kitam.[Aster mongolicus Franch.]功效与马兰同。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地下有细长根状茎,匍伏平卧,白色有节。初春仅有基生叶,茎不明显,初夏地上茎增高,基部绿带紫红色,光滑{BANNED}。单叶互生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秋末开花,头状花序。瘦果扁平倒卵状,冠毛较少,弱而易脱落。

【性味归经】辛、苦,寒。

【功能主治】{BANNED},散瘀止血,消积。用于感冒发烧,咳嗽,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小儿疳积,肠炎,痢疾,吐血,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疮疖肿痛,乳腺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

(1)对于血热妄行的出血症,可配合仙鹤草、铁苋菜、菊叶三七、侧柏叶等止血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配合板蓝根、筋骨草等{BANNED}药物同用。用治湿热黄疸,可配合茵陈、山栀、大黄、平地木等药同用;治疗湿热{BANNED}膀胱,小便淋沥刺痛,可配合凤尾草、扁蓄、瞿麦、海金沙、车前草等药同用。此外,还可用于毒蛇咬伤,可将新鲜全草,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或配合野菊花、半枝莲等同用。

【摘录】《全国{BANNED}汇编》

[img]

野葱和艾草能一起喝吗?

1、野葱、野蒜、野韭菜 野葱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 按地域及生长环境,别名也称为:沙葱、麦葱、水葱、山葱等。 主要产地是北方草原。野蒜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开花后植株可达70cm。 又名薤白、山蒜、菜芝等。分布极广。本人在四川、浙江都见过。野韭菜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左右。 又名山韭菜等。华东地区很少见。 2、野艾蒿、鼠麴qū草(棉菜)、泥胡菜 野艾蒿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全国各地均常见。一般丛生。性味与艾蒿基本相同。鼠麴草是菊科植物,二年生草本,高10~15cm。 别名很多,主要有:佛耳草、绒毛草、鼠耳草、黄花白艾、毛耳朵、绵絮头草、清明菜、棉花菜、清明蒿、丝棉草、棉菜等。 华东地区多称为棉菜、棉花菜、毛耳朵。 可能是因植株叶子棉棉的,像是缺少水分而得名。 棉菜茎叶有白色绒毛。延地面生长,很是耐踩踏。全国各地均常见。 华东地区常用来代替野艾蒿做清明食物。泥胡菜是菊科植物,二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别名糯米菜、剪刀草、石灰菜、绒球等。 全国各地均常见。一般单株生长。以上三种野菜主要食用方法是做饼团、糕点等添加料,原本是清明节专门用来做团子的起香料及染色作用。 制作方法:把野艾蒿或棉菜或泥胡菜用开水掺熟,捞起去水,弄碎,加进糯米粉揉成团,做剂子。可作团圆、饼、饺子等糕点。 野艾蒿食用最常见,棉菜次之,泥胡菜最末。 野艾蒿口感{BANNED},最被大众接受,现在元祖蛋糕店就有“艾青团”出售。 棉菜也不错,粘性比野艾蒿强。泥胡菜苦味重些。但是泥胡菜植株比较大,可全株采摘(不包括根),比较方便,冬春皆可采摘。棉菜虽然也可以全株食用,但植株很小,而且冬天采摘比较好,开花了就不太好了。野艾蒿主要食用嫩芽和嫩枝头。因为丛生,容易采摘,冬春皆可采摘。另外泥胡菜可以捞水后炒来吃或凉拌。 3、藜菜头(灰灰菜) 藜是藜科植物,一年生草本。种类很多,分布极广。 别称灰灰菜、野灰菜,灰蓼头草等。灰灰菜华东部分地区也叫野苋菜。但是实际上植株跟真的野苋菜区别很大。为什么会有人称之为野苋菜呢,因为灰灰菜口感很像苋菜,只是没有苋菜气味重。 藜菜主要食用嫩芽或嫩枝头。春天采摘。 味道极美,营养丰富。口感比普通蔬菜苋菜要柔软细腻。 食用方法主要是加蒜泥直接炒来吃、捞水凉拌。还可以炒肉、豆腐干、小鲜笋、做汤。也可晾干贮藏。一些{BANNED}饭店也以灰灰菜作为冷菜。食用灰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 4、野苋菜(刺苋) 刺苋是野苋菜的一种。 野苋菜主要包括反枝苋、繁穗苋、刺苋等。繁穗苋还可作园林观赏植物。野苋菜分布极广。华东地区以刺苋最为常见。山坡路旁、田间地头、公园花坛都可常见。其实刺苋菜属于外来物种,原产美洲,现在全国都有分布。 刺苋是苋科植物,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叶腋(叶干结合部)有刺。性味类似苋菜。刺苋主要食用嫩芽和茎杆。春天采摘嫩芽。食用方法与苋菜相同。注意采摘时不要带刺。一般来说嫩芽不带刺。华东地区除炒来吃、捞水凉拌外,经常做汤,鸡蛋野苋菜汤。口感比一般野苋菜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刺苋一般夏秋时期采摘茎杆,去枝叶,去刺。做霉菜梗。制作方法与霉苋菜梗相同。 洗净,切成3-5厘米段,放入罐中,密封,一般一星期就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可以蒸臭豆腐,也可直接蒸煮。不过有{BANNED}性气味,有些人可能受不了。其他野苋菜食用方法大同小异。 野苋菜梗汤 5、蕨菜 蕨菜是蕨类植物,凤尾蕨科,一般植株高达一米。 别名又叫作龙头菜、如意菜、狼蕨头等。号称“山珍{BANNED}”。华东地区称为蕨菜或狼蕨头。 蕨菜一般生长在山坡灌木林阴湿处。 食用嫩芽。春天采摘。冬天也少量有。 食用方法: 食用时,一般用开水煮熟后,取出撕开,用清水浸泡一二天,泡去涩味。可配鸡蛋、肉类炒来吃,也可凉拌。有轻微涩味。如今菜市场一般都能见到泡好的蕨菜,可以买回来直接烹饪。种植量不大,主要是野生为主。 蕨菜可以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吃时用温水泡发。菜市场也有卖。 还可做粉条、粉皮食用。现在已经很流行,超市一般都能买到,蕨根粉丝、粉条。蕨菜食用已经工业化。 食用蕨菜有降血压、{BANNED}、{BANNED}等功效。 6、荠菜 荠菜是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40厘米。 各地叫法不一,主要有:荠荠菜、粽子菜、枕头菜、榄鼓菜、地末菜、田儿菜、鸡翼菜、菱角菜、三角草等。华东地区一般叫荠菜或枕头菜。荠菜主要吃的是幼嫩叶。一般冬天,开花之前采摘。春节期间很是流行。 另外,没有经验的人采摘荠菜往往出错,把其他野菜采入。 荠菜对城市人来说很难在野地里辨认。 采摘的荠菜形态一般分为两种,花叶与圆叶,花叶常见。花叶的荠菜容易与独行菜、碎米荠、黄鹌菜幼株混淆。圆叶的荠菜往往容易与鼠耳芥等野菜混淆。 一般来说硬地上的荠菜成棕绿两色,平铺坚韧。草丛中的荠菜成单一绿色或棕绿两色,大而嫩,向上生长,尤其是圆叶荠菜,细长细长的。 荠菜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华东地区最喜欢的是做饺子、馄饨、圆子、饼的馅。 有荠菜鲜肉、荠菜鸡蛋、荠菜豆腐等馅。 另外,可以做羹汤、炒肉片、直接光炒、捞水凉拌等。 有俗语:到了三月三,荠菜可以当灵丹。 注意:荠菜现在已经广为栽培,尤其是大城市的菜市场,野生荠菜所占比例没有栽培荠菜大。 我说明一下野生荠菜与栽培荠菜的主要区别: 1、野生荠菜主要是花叶荠菜,栽培荠菜主要是圆叶荠菜。 2、野生荠菜一般叶色是棕绿两色,栽培荠菜一般是全绿色。 3、野生荠菜因遭受踩踏叶子很强韧,栽培荠菜叶子柔弱。 7、马兰 马兰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丛生。 别名:马兰头、马郎头、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草、脾草马莱、红梗菜等。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华东地区一般称为马兰头,田埂边、路边常见。食用嫩头,冬春采摘。一般菜市场均有出售。 注意:马兰头叶子{BANNED},而且是一丛丛地生长在一起。采摘时不要跟其他杂草混淆。 8、鸡头莲(芡实) 鸡头莲学名芡实。芡实是睡莲科水生植物,叶、茎、果实都带密密麻麻的刺。 别名:鸡头米、鸡头苞、鸡头莲、刺莲藕、肇实等。 华东地区一般{BANNED}头莲、鸡头苞等。野外主要分布在鱼塘湖泊里、沼泽湿地环境。可以做园林观赏植物。目前由于华东地区鱼塘多有人承包经营养鱼、养珍珠,野生鸡头莲越来越难以见到了。鸡头莲一般食用种仁和茎。茎杆一般式夏天采摘,种仁秋天采摘。华东地区时令季节菜市场偶尔也有出售。鸡头莲果实像鸡头,全是刺,采摘时千万小心。 种仁外壳坚韧,可以炒来吃,像炒板栗一样炒,味道比较淡。还可以酿酒。可以磨成粉来吃。还可以像莲子一样做汤。生吃有涩味。 功效类似莲子,药性不如莲子。 鸡头莲的茎杆采摘后去皮,颜色有红里透白白,可以直接生吃,粗细如大葱,味道淡甜清爽。生吃时{BANNED}挑颜色白的粗大些的。也可以做各种烹饪,炒、蒸为主。 鸡头莲茎杆与荷叶梗相似,中空有筛孔,而且拧断也有丝相连。炒着吃比莲藕别有味道。 9、水芹 水芹是伞形科植物,水生宿根。节短,茎秆微中空,微泡沫状。野生水芹比较低矮,一般10--30厘米以下。水沟里、池塘边、溪水边多有分布。整株食用。 注意采摘时要与毒芹、茴茴蒜相区别。 尤其是毒芹,有大毒,不十分清楚水芹植株形态的人千万不要误在低洼潮湿的地方采摘水芹,毒芹也会杂生在该种环境。传说苏格拉底就是被毒芹的汁液毒{BANNED}的。故而采摘水芹一般到有实水的环境。有些甚至一半根茎在水里。 水芹的食用方法与芹菜基本一致。 目前水芹已普遍种植,大城市菜市场已经很难买到野生水芹。 野生水芹与栽培水芹的主要区别有: 1、野生水芹枝叶很多向四周张开,不像家芹菜那般长得笔直;栽培水芹细长基本笔直生长。 2、野生水芹枝叶一般叶色暗绿,有些枝叶成部分棕色;栽培水芹嫩绿柔弱,白净美观。 10、折耳根 折耳根为三白草科草本植物,多年生。蔓生。 别名很多,主要有:岑草、蕺菜、侧耳根、猪鼻孔、九节莲、鸡虱草、狗贴耳、肺形草、野花麦、臭菜、臭质草、臭腥草、臭牡丹、辣子草、奶头草、红桔朝、臭蕺等。以称呼折耳根最为常见。主要分布在{BANNED}带,长江以南。丘陵山坡、林下荒地可常见。可四季采摘,以早春采摘{BANNED}。 折耳根全株都可食用,以根部为主。早春时节采摘连根嫩头,成嫩红色,最是爽口美味。 折耳根茎叶折断后回发出{BANNED}的鱼腥味,气味难以忍受。采摘时千万小心,别弄手上。 另外,采摘折耳根不要与常春藤相混淆,形态不容易辨认就闻闻气味。 如今折耳根栽培越来越广,菜市场一般都能买到。且不容易辨认野生与否。 常折耳根食用方法以传统的凉拌为主,也可与肉类搭配炒制,做火锅料等。 折耳根虽茎叶有恶臭,但是根部气味很淡,且生吃淡甜清爽。老根煮熟后有种粉粉的感觉,淀粉含量不低。折耳根有{BANNED}的奇效,吃辣的地域居民很流行吃。 11、野葛 野葛是落叶攀援状灌木。木质藤本,多年生,常见于山坡及沟谷的阔叶林内、林缘及灌丛间。野葛根就是野葛肥厚的大块根。华东地区野葛根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直接煮熟,切段作为零食。 有两种口味,所谓水葛和粉葛,喜爱哪种因人而异。 水葛可以加糖煮,甜味更重。粉葛淀粉含量高,粉粉的。 大街偶尔能碰到小贩叫卖。有醒酒功效。 野葛根很早就开始加工成葛根粉,作为淀粉的一种,也可药用,据说能{BANNED}。据查{BANNED}价值高的乃泰国葛根粉,非普通葛根粉。 江苏、山东地区葛根粉很普遍。记得有农民将葛根粉送给{BANNED}的故事。 12、铁苋籽、白苏籽 铁苋籽是铁苋的种子。 铁苋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铁苋籽卵形,长约2毫米,灰褐色。炒熟后气味芳香。 白苏籽是白苏的种子 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食用与铁苋籽一致。 华东部分地区,秋天采摘铁苋籽、白苏籽后晒干,像炒芝麻一样炒熟。 与干青豆(新鲜毛豆熏制而成)、干桔子皮丝、干胡萝卜丝、绿茶等一起配置饮品。食用时随意搭配,用开水冲泡,乃待客{BANNED}。俗语叫做:青豆茶。芳香四溢。 13、枸杞头 枸杞头就是枸杞植株的嫩头。枸杞子相信大家都吃过,我不说明了。 枸杞头华东部分地区称之为棉棉头。取义春芽时的枸杞头很绵软之意思。 枸杞头春天采摘。 华东地区食用枸杞头的方法有捞水凉拌、做汤、炒制等等。 14、乌饭树叶 乌饭树叶就是乌饭树的叶子。 乌饭树是{BANNED}花科植物,常绿灌木。别名牛筋、南烛子等。一般采摘嫩叶。古代江淮一带,在寒食节的时候,采摘乌饭树叶,榨汁浸糯米,煮成乌米饭。 华东部分地区现在农历4月初8,仍旧有吃乌米饭的传统。 畲族有“乌饭节”,每年农历3月初3,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 乌米饭里还可以加鲜豌豆、鲜蚕豆、火腿肉丁等。香气很浓,极能引起食欲。 15、香椿头 香椿头就是香椿树春天萌发的嫩芽。 香椿是楝科,多年生落叶乔木,树木可高达10多米。注意,采摘香椿头时千万与臭椿头相区别。两者极其相似,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科,但两者的形态比较相象,容易把两个树种混淆。尤其是小植株时期,区别往往靠经验,不熟悉{BANNED}采摘以前采摘过的香椿树。灌木林里没有采摘过的香椿小树上的香椿头千万别采摘,可能那就是臭椿。 主要区别: 1、臭椿苦木科,树叶基部腺点发散臭味;香椿树叶有香气。 2、臭椿皮较光滑;香椿树皮暗褐色,条片状剥落。 3、臭椿叶痕大而倒卵形,奇数羽状复叶;香椿叶痕大而扁圆形,偶数羽状复叶(稀奇数羽状复叶)。 16、马齿苋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一年生草本,长可达35厘米。路边常见。太阳花就是马齿苋的一种,学名大花马齿苋。马齿苋一般采摘嫩头食用。 17、木槿花 木槿花是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的花。 别名:白槿花、榈树花、大碗花、篱障花、清明篱、白饭花、鸡肉花、猪油花、朝开暮落花等。木槿经常用来做花篱。韩国国花就是一种木槿花。 吃木槿花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 木槿花蕾,食之口感清脆。完全绽放的木槿花,食之滑爽。 现在干木槿花已经是一种常见的加工农产品了。 18、榆钱 榆树,榆科榆属落叶乔木,高达25米。尤其黄河流域,随处可见。 别名:白榆、家榆、榆钱、春榆、粘榔树家榆、白榆等。 翅果近圆形,顶端有凹缺。果熟期4~5月。食用方法:榆钱是榆树的果实,可以做榆钱饭团、吵鸡蛋等。还有 很多很多,上面就是在 /wodetushuguan__2011_04__24622.html 上面看到的,还配有图,方便辨认

请问这是什么花?附图片

是普通的小野菊花,许多芦苇丛里或者是花坛里都随处可见的,它虽然是野菊花,但是,它属于菊科,蒲公英属的,和蒲公英有些类似,它的学名是野菊花

关于野菊花:

野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的头状花序,外形与菊花相似,野生于山坡草地、田边路旁。以色黄无梗、完整、气香、花未全开者为佳。野菊花含可广泛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9cm,羽状{BANNED},裂片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毛,下面较密;叶柄下有明显的假托叶。头状花序直径2~2.5cm,排成聚伞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层,边缘膜质,外层椭圆形;花小,{BANNED},边缘舌状,先端3浅裂,雌性;{BANNED}为管状花,先端5裂,两性。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 1.野菊 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茎粗厚,分枝,有长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茎直立或基部铺展。基生叶脱落;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7cm,宽1-2.5cm,羽状{BANNED}或{BANNED}不明显;顶裂片大;侧裂片常2对,卵形或长圆形,全部裂片边缘浅裂或有锯齿;上部叶渐小;全部叶上面有腺体及疏柔毛,下面灰绿色,毛较多,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托叶具锯齿。头状花序直径2.5-4(-5)cm,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或不规则的伞房花序;总苞直径8-20mm,长5-6mm;总苞片边缘宽膜质;舌状花{BANNED},雌性;盘花两性,筒状。瘦果全部同形,有5条极细的纵肋,无冠状冠毛。花期9-10月。2.岩香菊 本种与野菊的区别在于:叶为羽状深裂,绿色或淡绿色,两面被稀疏的芽下面稍多膨松的柔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或复伞房花序,舌状花{BANNED}。花果期5-11月。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一定的帮助,请你及时采纳配合,O(∩_∩)O谢谢啦!!!

路边菊简介,有什么功效?

目录

1拼音2概述3马兰的别名4马兰的营养成分5马兰的营养价值分析6马兰适合的人群7马兰的食疗功效8马兰的食用建议9马兰的推荐食用量10《中医大辞典》·马兰

10.1路边菊的别名10.2来源及产地10.3性味归经10.4功能主治10.5化学成分10.6路边菊的药理作用

11《全国{BANNED}汇编》·马兰

11.1拼音名11.2路边菊的别名11.3来源11.4原形态11.5性味11.6功能主治11.7路边菊的用法用量11.8备注11.9摘录

12《中华本草》·马兰

12.1出处12.2拼音名12.3英文名12.4路边菊的别名12.5来源12.6原形态12.7生境分布12.8性状12.9路边菊的药理作用12.10性味12.11归经12.12功能主治12.13路边菊的用法用量12.14注意12.15各家论述12.16摘录

13参考资料附:

1用到中药路边菊的方剂2用到中药路边菊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路边菊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马兰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马兰 已经自动替换为路边菊 ,可点此恢复原貌 ,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拼音

lù biān jú

2概述

路边菊为菊科植物路边菊的全草及根。路边菊根茎呈细长圆柱形,着生多数浅棕{BANNED}根和面根。茎圆柱形,表面黄绿色,叶互生,叶片皱缩卷曲,花淡紫色或已结果。气微,味淡微涩。其叶在北方用做包粽子的绳子。

3路边菊的别名

路边菊又称紫菊、阶前菊、路边菊头、竹节草、路边菊菊、钱鳅串、红梗菜、马兰、蟛蜞菊

4路边菊的营养成分

路边菊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10克、脂肪1克、粗纤维45克、碳水化合物13克、钙650毫克、磷170毫克、铁10毫克、硫胺素0.3毫克、核黄素0.65毫克、尼克酸4毫克、维生素C 130毫克、锌4.35微克、硒3.75微克[1]。

5路边菊的营养价值分析

路边菊具有{BANNED}、明目、凉血止血、{BANNED}消肿的作用,又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食之可清热去火,增强人体免疫力。

6路边菊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路边菊,但孕妇慎服。

7路边菊的食疗功效

路边菊性寒凉、味辛,有清热、凉血、利湿、解毒的功效。可辅助治疗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牙周炎、结膜炎、乳腺炎等症。[1]

路边菊味辛、性凉,归肝、胃、肺经;

路边菊具有{BANNED}、明目、凉血止血、{BANNED}消肿的功效;

路边菊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淋浊等症。

8路边菊的食用建议

1. 烹调中,路边菊可与多种荤素料搭配,但加热时间不宜长,旺火速成为佳;

2. 配烧菜时,可用少量路边菊炒煸作垫底或围边。

9路边菊的推荐食用量

每餐25~50克

10《中医大辞典》·路边菊

路边菊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2]。

10.1路边菊的别名

马兰、鱼鳅串、鸡儿肠[2]

10.2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路边菊Kalimeris indica (L.) Sch Bip.的全草或根。分布我国各地。[2]

10.3性味归经

辛、苦,凉。入肝胃、肺经。[2]

10.4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2]。

1.治咯血,吐血,衄血,崩漏,肠炎,痢疾,黄疸,水肿,小便淋痛,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煎服:15~30g。[2]

2.治外伤出血,疮疖肿毒,乳腺炎、蛇咬伤。捣敷。[2]

10.5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龙脑酯、二戊烯、辛酸及萜类等[2]。

10.6路边菊的药理作用

路边菊提取液可镇咳、抗惊厥、加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等[2]。

11《全国{BANNED}汇编》·路边菊11.1拼音名

Mǎ Lán

11.2路边菊的别名

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马兰、蓑衣草、脾草

11.3来源

本品为菊科路边菊属植物路边菊Kalimeris indica(L.)Sch.Bip.[Aster indicus L.,Boltonia indica Benth.,Asteromaea indica (L.)Blume]。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注:裂叶路边菊Kalimeris mongolica(Franch.)Kitam.[Aster mongolicus Franch.]功效与路边菊同。

11.4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地下有细长根状茎,匍伏平卧,白色有节。初春仅有基生叶,茎不明显,初夏地上茎增高,基部绿带紫红色,光滑{BANNED}。单叶互生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秋末开花,头状花序。瘦果扁平倒卵状,冠毛较少,弱而易脱落。

11.5性味

辛、苦,寒。

11.6功能主治

{BANNED},散瘀止血,消积。用于感冒发烧,咳嗽,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小儿疳积,肠炎,痢疾,吐血,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疮疖肿痛,乳腺炎,外伤出血。

11.7路边菊的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11.8备注

(1)对于血热妄行的出血症,可配合仙鹤草、铁苋菜、菊叶三七、侧柏叶等止血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配合板蓝根、筋骨草等{BANNED}药物同用。用治湿热黄疸,可配合茵陈、山栀、大黄、平地木等药同用;治疗湿热{BANNED}膀胱,小便淋沥刺痛,可配合凤尾草、扁蓄、瞿麦、海金沙、车前草等药同用。此外,还可用于毒蛇咬伤,可将新鲜全草,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或配合野菊花、半枝莲等同用。

11.9摘录

《全国{BANNED}汇编》

12《中华本草》·路边菊12.1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路边菊,生泽旁。如泽兰而气臭。北人见其花呼为紫菊,以其似单瓣菊花而紫也,又有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丫,不对生,花心微黄赤。亦大破血,皆可用。

2.《中国医学大辞》:路边菊根露,路边菊根蒸取之露也。辛凉无毒。散结清热,破宿血,治痔疮。

12.2拼音名

Mǎ Lán

12.3英文名

Indian Kalimeris Herb, Herb of Indian Kalimeris

12.4路边菊的别名

紫菊、阶前菊、鸡儿肠、路边菊头、竹节草、路边菊菊、蟛蜞菊、鱼鳅串、红梗菜、日边菊、田菊、毛蜞菜、红路边菊、路边菊青、马兰、螃蜞头草、蓑衣莲、灯盏细辛、红管药、鸡油儿、田蒿子、剪刀草、田茶菊、泥鳅串

12.5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路边菊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imeris indica (L.) Sch.Bep. [Aster indicu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12.6原形态

路边菊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茎有匍枝。茎直立,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叶互生;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叶片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36cm,稀达10cm,宽0.82cm,稀达5cm,先端钝或尖,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有羽关裂片,两面或上面具疏微毛或近{BANNED},薄质;上面叶小,无柄,全缘。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69mm,长45mm;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长约2mm,内层倒披针长圆形,长达4mm,先端钝或稍尖,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具缘毛;舌状花1层,1520个,管部长1.51.7mm;舌片浅紫色,长达10mm,宽1.52mm;管状花长3.5mm,管部长约1.5mm,被短毛。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极扁,长1.52mm,宽约1mm,褐色,边缘浅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毛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mm,易脱落,不等长。花期59月,果期810月。

12.7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12.8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呈细长圆柱形,着生多数浅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柱形,直径23mm,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BANNED}有白色髓。叶互生,叶片皱缩卷曲,多已碎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椭圆形或披针表,被短毛,有的于枝顶可见关状花序,花淡紫色或已结果。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有毛。气微,味淡微涩。

12.9路边菊的药理作用

路边菊乙醇提取液,注射于动特有镇咳作用;并有抗惊劂及加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眼作用。对小鼠有弱的镇痛作用[1]。

12.10性味

味辛;性凉

12.11归经

归肺;肝;胃;大肠经

12.12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创伤出血;黄疸;水肿;淋浊;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小儿疳积

12.13路边菊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12.14注意

孕妇慎服。

12.15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路边菊治血与泽兰同功。近人用治痔漏云有效,春、夏取生,秋、冬取干者,不用盐、醋,白水煮食,并饮其汁。或以酒煮,焙研糊丸,米饮服之,仍用煎水,入盐少许,日日熏洗之。

2.《本草正义》:路边菊,最解热毒,能专入血分,止血凉血,尤其特长。凡温热之邪,深入营分,及痈疡血热,腐溃等证,允为专药。内服外敷,其用甚广,亦{BANNED}之要品也。若谓其破宿血而生新血,则言之过甚矣。

3.《日华子本草》:根、叶,破宿血,养新血,止鼻衄、吐血,合金疮,断血痢,解酒疸及诸菌毒;生捣敷蛇咬。

4.《本草纲目》:根、叶,主诸疟及腹中急痛,痔疮。

5.《本经逢原》:治妇人淋浊,痔漏。

6.《医林纂要》:{BANNED}命,除寒湿,暖{BANNED},杀虫。治小儿疳积。

7.《质问本草》:捣汁涂黄水疮及无名肿毒。用叶同冬蜜捣匀,敷阳症无名肿毒,未溃者能散。

8.《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血,消痈,解毒。

9.《四川中药志》:消食积饱胀及胸结气胀,除湿热,利小便,退热,止咳嗽,解毒,治蛇伤。

10.《云南{BANNED}》:根:{BANNED}散寒,止咳平喘。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痹痛,小儿疝气。

11.《广西药植名录》:清热解表。治外感风热。

12.16摘录

植物小报手抄

野菜介绍

荠菜能{BANNED}

又名菱角菜、麦地菜、枕头草、护生草等。荠菜叶嫩根肥,具有诱人的清香和美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矿物质。

荠菜的食法多种多样,炒食、做汤均可。人们还常用荠菜做包子、春卷、饺子、汤圆的馅料,荠菜又是一种“地道药材”。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性凉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功效,可以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痢疾、肾炎等症。

蕨菜有{BANNED}作用

吃蕨菜能起到清热滑肠、降气化痰、{BANNED}{BANNED}等作用。但干蕨菜或用盐腌过的蕨菜在吃前{BANNED}用水浸一下,使它复原。常见的吃法有滑炒脊丝蕨菜、蕨菜扣肉、凉拌蕨菜等。

桔梗能抗溃疡

桔梗有祛痰、镇咳、镇痛﹑解热﹑镇静、降血糖、消炎、抗溃疡、抗肿瘤和抑菌等作用。

马齿苋能治糖尿病

因为它含有丰富的去甲**,能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调节人体糖代谢过程、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它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胆固醇和{BANNED}三酯生成,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比如,马齿苋炒鸡蛋、蒸马齿苋馅包子,或煮点清热止痢的大蒜马齿苋粥。

吃蒲公英对肝有好处

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它焯过后生吃、炒食或做汤都可以,比如,海蜇皮拌蒲公英、蒲公英炒肉丝。它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一杯能够{BANNED}、消肿的蒲公英绿茶。

补虚健脾吃荠菜

荠菜的主要食疗作用是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等。春天摘些荠菜的嫩茎叶或越冬芽,焯过后凉拌、蘸酱﹑做汤﹑做馅﹑炒食都可以,还可以熬成鲜美的荠菜粥。

多吃苋菜清燥热

苋菜有清热{BANNED}﹑解毒、滋阴润燥等作用。除了炒食﹑凉拌﹑做汤外,苋菜也常被用来做馅。比如,凉拌苋菜、苋菜鸡丝、苋菜水饺等。

水芹菜能够降血压

水芹菜有{BANNED}、润肺、健脾和胃、消食导滞、{BANNED}、止血、降血压、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抗菌等作用。我们常吃的有猪肉炒水芹、水芹羊肉饺和水芹拌花生仁等。

刺嫩芽{BANNED}益精

刺嫩芽被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它的嫩芽,能够起到补气、{BANNED}、{BANNED}、利湿、止痛、{BANNED}益精等作用。

薤白防动脉硬化

薤白的作用是通阳化气、开胸散结、{BANNED}导滞,治疗痢疾以及降血脂,防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吃法有薤白拌豆腐、薤白木耳粥。

苦菜可抑制白血病

又名苦苣菜,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其嫩味可采食。生吃略带苦味,用开水烫一下加热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炒蛋、做汤,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烫后蘸面酱食用。苦菜性苦寒,中医认为可以{BANNED}、凉血,可以治疗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蜂窝组织炎。苦菜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比较常见的吃法有蒜茸拌苦菜、酱拌苦菜、苦菜烧猪肝等。

野生荠菜与栽培荠菜的主要区别:

1、野生荠菜主要是花叶荠菜,栽培荠菜主要是圆叶荠菜。

2、野生荠菜一般叶色是棕绿两色,栽培荠菜一般是全绿色。

3、野生荠菜因遭受踩踏叶子很强韧,栽培荠菜叶子柔弱。

7、马兰

马兰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丛生。

别名:马兰头、马郎头、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草、脾草马莱、红梗菜等。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华东地区一般称为马兰头,田埂边、路边常见。食用嫩头,冬春采摘。一般菜市场均有出售。

注意:马兰头叶子{BANNED},而且是一丛丛地生长在一起。采摘时不要跟其他杂草混淆。

食用方法:用沸水掺熟,尽量挤去水分,切碎凉拌,{BANNED}与碎香豆腐干一起拌。

乃{BANNED}美味。性微寒,食用有清热袪火、止血等良效。

目前{BANNED}酒店多用这道菜作为冷盆菜

注意采摘时要与毒芹、茴茴蒜相区别。

尤其是毒芹,有大毒,不十分清楚水芹植株形态的人千万不要误在低洼潮湿的地方采摘水芹,毒芹也会杂生在该种环境。传说苏格拉底就是被毒芹的汁液毒{BANNED}的。故而采摘水芹一般到有实水的环境。有些甚至一半根茎在水里。

乌饭树叶

乌饭树叶就是乌饭树的叶子。

乌饭树是{BANNED}花科植物,常绿灌木。别名牛筋、南烛子等。一般采摘嫩叶。

古代江淮一带,在寒食节的时候,采摘乌饭树叶,榨汁浸糯米,煮成乌米饭。

华东部分地区现在农历4月初8,仍旧有吃乌米饭的传统。

畲族有“乌饭节”,每年农历3月初3,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

乌米饭里还可以加鲜豌豆、鲜蚕豆、火腿肉丁等。香气很浓,极能引起食欲。

1、臭椿苦木科,树叶基部腺点发散臭味;香椿树叶有香气。

2、臭椿皮较光滑;香椿树皮暗褐色,条片状剥落。

3、臭椿叶痕大而倒卵形,奇数羽状复叶;香椿叶痕大而扁圆形,偶数羽状复叶(稀奇数羽状复叶)。

木槿花

木槿花是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的花。

别名:白槿花、榈树花、大碗花、篱障花、清明篱、白饭花、鸡肉花、猪油花、朝开暮落花等。木槿经常用来做花篱。韩国国花就是一种木槿花。

吃木槿花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

木槿花蕾,食之口感清脆。完全绽放的木槿花,食之滑爽。

关于脾草的作用与功效和脾草怎么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整理的关于脾草怎么吃(脾草的作用与功效)这个话题的详细内容,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锦洛洛资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锦洛洛资讯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lyqwsj.com/keji/15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