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天平山中(天平山中古诗)

天平山中(天平山中古诗)

2024-03-29 03:45:31 科技 天平 山中 角度

天平山中(天平山中古诗),本文通过网络平台数据整理了天平山中(天平山中古诗)的相关信息,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天平山中的一些知识点,和天平山中古诗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古诗天平山中诵读
  2. 天平山多高
  3. 天平山中古诗
  4. 天平山中,明,杨基,赏析

古诗天平山中诵读

天平山中

杨基〔明代〕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天平山多高

苏州天平山,海拔201米。山势峭峻奇险,古称白云山,又名赐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太平山景区占地近百公顷,素来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太平山也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天平山中古诗

天平山中

明代: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令人感到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令人感到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全诗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天平山中,明,杨基,赏析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

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的枇杷。

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

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

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

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

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

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令人感到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令人感到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

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杨基的作品以写景状物见长,在这首诗中,他牢牢地把握了情与景两条线索,由景生情,情中寓景,情与景,人与物,紧紧地交织在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充满了清新芬芳的田园气息,令人神往。

OK,关于天平山中和天平山中古诗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整理的关于天平山中(天平山中古诗)这个话题的详细内容,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锦洛洛资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锦洛洛资讯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lyqwsj.com/keji/37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