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 战国编钟和曾侯乙墓编钟一样吗(战国初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它乐器)

战国编钟和曾侯乙墓编钟一样吗(战国初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它乐器)

2024-04-07 09:29:17 美食 战国 古代 历史

战国编钟和曾侯乙墓编钟一样吗(战国初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它乐器),本文通过网络平台数据整理了战国编钟和曾侯乙墓编钟一样吗(战国初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它乐器)的相关信息,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战国编钟和曾侯乙墓编钟一样吗和战国初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它乐器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战国编钟和曾侯乙墓编钟一样吗以及战国初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它乐器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曾侯乙编钟大小不同分别为
  2. 曾侯乙编钟上的铭文是大篆吗
  3. 曾侯乙墓编钟的艺术成就
  4. 晋候编钟和曾候乙编钟有何异同
  5. 曾侯乙墓编钟还是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大小不同分别为

曾侯乙编钟中无枚甬钟共十二件,形制相同,大小不一,仅个别部位纹饰略有差异。各钟甬、舞、鼓部均与长枚、短枚甬钟相似,但钲部两侧无篆带,无故,饰以统一的单元纹样,每单元纹样内有两条浅浮雕蟠龙,作侧盘卧状。钟体两面钲部、两侧鼓及正鼓皆有错金铭文。

曾侯乙编钟上的铭文是大篆吗

曾侯乙编钟上的铭文是大篆

在曾侯乙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磬铭文、磬盒铭文总字数3775字,这些内容是现在研究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

曾侯乙编钟铭文除了在音乐方面的价值之外,从书法的角度,也体现了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地区书法艺术的水平。

曾侯乙墓编钟的艺术成就

作为先秦“礼乐文明”的最高成就,“曾侯乙编钟”有何特别之处?

当钟锤敲击在“曾侯乙编钟”上时,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美妙钟声,就会响彻于中华大地。当“宫、商、角、徵、羽”交织在一起时,嘹亮悦耳的钟声仿佛重现了,东周时期极具历史韵味的古老乐章。

“编钟”这种独具历史魅力的“中国声音”,兴起于周朝繁荣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编钟”虽名为“钟”但却是一种古代乐器。所以很多古代典籍中,又会将其命名为“乐钟”。即可以通过使用木槌敲击,而使其发出乐音的“钟”。

很多现代人都会认为“钟”,是一种可以起到计时作用的物品。就算是寺庙中的“洪钟”,其基本作用也是为了提醒僧众,在不同时间做相应的事情。虽然寺庙中的大钟也代表着某种仪式感,但却无法撞击出“悦耳”的“乐曲”。

而编钟作为古代汉民族的重要“打击乐器”之一,不仅可以灵活演奏,以“五音”为边去基础的乐曲,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场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编钟”,作为古人精神、文化,以及娱乐的重要构成元素。

对我国古代乐器以及音乐史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编钟”作为古代贵族教育,“六艺”之一“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周朝“礼乐兴邦”的历史鉴证,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史上,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先秦“礼乐文明”的最高成就“曾侯乙编钟”

1.“曾侯乙编钟”的历史渊源

“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战国早期,大型墓葬“曾侯乙墓”。所以考古学家又将其,称为“战国曾侯乙编钟”。曾侯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方诸侯。在“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之时,其始祖被分封于当时中国南方,一个重要国邦“曾国”。

曾侯乙实为姬姓,氏曾名乙。从这个重要的历史信息中可以得知,他应该是周朝王族后裔。据史料记载他的始祖是,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而曾侯乙则是承袭其祖先王爵之后,才做上了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国君。

作为南方重要国邦曾国的国君,曾侯乙的墓葬中的陪葬物品,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而且多为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曾侯乙编钟”就是诸多其陪葬品中,最具历史价值的大型礼乐重器。

2.周朝大型礼乐重器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这个王朝从建立到覆灭,享国祚长达791年。西周与东周共传国君32代37王。可以说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王朝之一。而且自古就有“中华礼仪自周始”的说法。

“中华礼仪自周始”绝对名副其实,因为周朝时期已经创作出了,一整套符合当时社会需求的礼仪制度。周朝人皆以“礼”为尊,可以说上至天子下至黎民,无不依“礼”做人行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说法,其实也源于周朝时期的礼仪制度。

据传西周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周公旦,曾作《周礼》又名《周官》一书,并且还曾“制礼作乐”,但实际上此书创作于两汉之间。无论史实如何都可以证明,周朝是我国“礼乐制度”的起始朝代。

而后世人依据《周礼》而作的《仪礼》和《礼记》,也一起被后人称为“三礼”。作为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三礼”问世之后中国人,才开始过上了有“礼”可依的生活。而“礼乐制度”得到完善与发展之后,才出现了“编钟”这种打击乐器。

“编钟”作为周朝时期的大型礼乐重器,往往都会在天子诞辰,祭祀祖先、将士凯旋以及“国丧”之时奏响。这充分说明了“编钟”,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礼仪象征作用。当然天子或者其他诸侯王也会在宴饮之时,欣赏歌舞以及“编钟”奏乐。

3.古代打击乐器“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目古界,发掘出来的品相、声音皆佳的战国编钟之一。作为古代编钟的杰出代表之作,这座在1978年6月出土的编钟。不仅具备古代编钟乐器的所有特性,而且也代表了战国时期,青铜冶炼、锻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同时,作为古代大型打击乐器中的“组合乐器”,“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意义,也彰显出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的最高成就。笔者认为这座战国编钟能够重见天日,其实也预示了中国古代诸多领域的超高成就。

“曾侯乙编钟”除了是考古、历史、音乐等领域方面的重要发现;同时也对我国科技史学、冶炼锻造技术史等领域,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己“曾侯乙编钟”出土,就让全世界都听到了来自先秦时期的美妙乐音。

4.何为“编钟”

(1)编钟制造工艺

相信很多人对编钟的了解都比较局限,简而言之就是编钟就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事实上编钟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而且制作编钟的时候,所用到的工艺以及技术也比较庞杂。比如,编钟上的“钟”就是由青铜器制造。

西周时期青铜器冶炼和锻造技术,实际上就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一点可以从商周“青铜器之王”,即“商代司母戊鼎”中获得重要线索。这座青铜鼎的锻造工艺,其实与“曾侯乙编钟”中的“钟”如出一辙。

无论是周朝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其制作流程以及外形和功能基本一致。按照史料记载编钟是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则地悬挂于木质“钟架”之上。而这种木质架子上会提前安装一些配件,这样才可以挂住编钟。

(2)编钟演奏技巧

一般可以分为两层、三层或多层编钟,这些编钟按照不同的演奏需求,或者说依据“五音”的次序,有规律的悬挂在“钟架”之上。然后演奏的时候会使用木槌,根据实际乐曲编排敲打编钟。然后就会发出错落有致的乐音了。

当然木槌的敲击力度也会对音高产生很大影响,对于一些比较沉郁雄浑的乐曲,一般都会用力敲击编钟以达到相应效果。而演奏舒缓、悠扬的音乐时,则会轻击编钟以获得更好的和谐音调。

笔者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以及样式和大小也不尽相同。而且每一座编钟上的所有“钟”上,其钟身都绘有符合当时审美情趣的精美图案。当然大多数图案都以尊贵、显赫的样式为主。当然也会有一些代表音乐的神兽。

(3)“曾侯乙编钟”形貌

“曾侯乙编钟”以青铜铸成,其上有数个大小不同的“扁圆钟”。这种形状的“乐钟”有利于声音扩散和共振。这些“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被有规律的悬挂于巨大钟架之上。在奏乐之时可以用丁字形木锤或长形木棒,根据奏乐需求分别敲打铜钟。

这样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音色迥异的乐音。虽然现代人听到这种乐音之后,并不认为是一种享受。但是清脆、悠扬、深远的声音响起之时,也依然会感受到来自两千多年前的音乐洗礼。

这座战国时期专为“曾国”国君,曾侯乙奏乐的编钟。其实与西周时期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大同小异。外形、排列次序、声音等,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出入和差别。但是却可以通过规模大小,以及铜钟上面的图案看到等级差别。

“曾侯乙编钟”贵族教育“六艺”之“乐”

曾侯乙是战国时期周王朝,南方诸侯国“曾国”的国君。他本人为姬姓氏曾名乙。所以作为周天子的同姓宗族,曾侯乙的血统以及地位都具有正统性。而他的封国也是周王朝正统的代表。

所以曾侯乙特别重视周朝,以“礼乐”治国的基本制度。尤其是对贵族教育中的,“六艺”之“乐”更是特别器重。而考古专家在“曾侯乙墓”中,发掘出来的“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编磬”等,战国时期的大型礼乐重器。

更是某种程度上彰显出了古人,所创造出来的辉煌灿烂的“礼乐文明”。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曾侯乙编钟”是一种只有贵族,才能学习或欣赏的“礼乐”,而普通阶层和底层劳动人民,根本没有机会或资格享受“礼乐”的熏陶。

“曾侯乙编钟”重要特征

“曾侯乙编钟”可以说是我国,“礼乐制度”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自上个世纪70年代发掘出土之后,一直到现在也依然好饱含历史神韵。这座具有战国历史价值的编钟,高273厘米、宽335厘米,架长748厘米。可以说外形壮观独具神州风范。

最大的“铜钟”通高153.4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的“铜钟”通高20.4厘米,重2.4千克。这座编钟的总重量为2567公斤,如果算上钟架(含挂钩)铜质部分,合计重量为4421.48千克。

“曾侯乙编钟”的钟架十分高大,外形看起来就像两度直角交叉的墙面。同时,钟架是由7根呈曲尺形的彩绘木梁支撑,每一根木梁的两端都有蟠龙纹铜套加固。6个佩剑武士形铜柱以及和根圆柱承托,构成了上、中、下三层。整体看上去气势恢宏,颇具君王仪仗规模。

结语

“曾侯乙编钟”被发掘并公诸于世,不仅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世界考古界都名声大噪。当专业人士用木槌敲击这座编钟之时,洪亮而又悠长的钟声响彻于天地之间,像极了从战国传播至现代的历史回音。

为了实现与华夏先人们用音乐交流的目的,以及想要深入了解这座“曾侯乙编钟”的制造技术。自1979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主持下,很多考古、历史、文化、音乐以及制造业专家,都参与到了“复制”“曾侯乙编钟”的工作之中。

终于在1984年7月成功复制出,形状、声音接近“曾侯乙编钟”90%以上的全套编钟。这种创举不仅是一种尊重历史的重要表现,而且也是传承历史文化,以及重现“华夏之音”的创世之举。

晋候编钟和曾候乙编钟有何异同

一、晋侯编钟的出土

晋侯编钟比让人叹为观止的曾侯乙编钟早了400年左右。

整套共16件,现归藏于上海博物馆。其中的14件于1992年由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从香港一个古玩市场购回,另外2件1994年在山西翼城与曲沃县交界处的曲村—天马遗址出土。按照铭文中记载,钟的所有者为“苏”,于是,被命名为“晋侯苏钟”。

编钟上的铭文,被分别刻在每座钟的正面,铭文可以连缀起来,表达完整的叙事。根据器形和铭文,这是一套西周厉王时代(公元前9世纪中叶)的编钟,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钟上都刻有规整的文字,共355字,最后两钟为2行11字。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

铭文对周厉王亲征东夷这段不为人知的史实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它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整个作战过程都是周厉王亲自下达命令,作战计划、进攻方向等军事部署非常具体,可看出这套编钟是为颂扬周厉王亲征东夷的功绩而铸造的,但这一史实未见诸记载。

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厉王晚期,国家大乱,周厉王三十七年,国人大规模,厉王,随后改西周王室年号为共和元年。晋侯苏钟铭文印证了《史记》所载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二、晋侯编钟的文物价值

晋侯编钟的价值主要不在音乐上,而在纪事编年上。

这件距今已约有3000年的青铜重器,无论从历史和艺术价值上都堪称国之瑰宝。形制精确,音律精准,这在今天也不易办到。合理的金属成份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其最大的价值还于,自桐叶封弟以后,从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开始的九代晋侯全部被发现了,而且和《史记·晋世家》完全吻合。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距离这些晋侯生活的年代已有1000年左右,而在他之前又没有任何正规系统的史学专著可供参考,能准确到这等程度,实在令人赞叹。

同类国宝

三、曾侯乙编钟的出土

曾侯乙编钟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这是中国文物考古史、音乐史、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

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时,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会永远不复存在。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

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鹏、王湘等人赶到现场,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检测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半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四、曾侯乙编钟的国宝价值

曾侯乙墓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这套造型壮观、配备齐全、音列充实、音频准确的大型编钟,堪称我国古代编钟之最。以其数量之多、铸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广、音色之美、乐律铭文之珍贵,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观”,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文明古国的象征”。

钟架、钟钩、钟体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有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体铭文大都镀金。铸钟的铭文,记叙楚国的惠王在执政五十六年时,为祭奠曾侯乙而铸制了钟鼎彝器,并送给曾国。

这组编钟件件保存完好,闪亮着青铜光泽的钟体,均保留着优美迷人的原有音响。仅少数大型甬钟的侧鼓音不甚明显之外,绝大多数钟均能在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击奏出呈三度音程,及与标音相符的两个乐音。全套钟含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明亮的高音,丰富的色彩可调配出相当的表现力。其音域自C2至7,跨五个八度音程,可奏出完整的五声、六声以至七声音阶乐曲;中心音域内二十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钟及架的装饰,取有人、兽、龙、花、几何形等多种题材,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加之精巧的布局和细微的刻画,达到了极好的美化效果。整架编钟,宏观巍峨庄重,微观精美华丽,是耐人观赏的艺术佳作。

五、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

无独有偶,1981年在擂鼓墩二号墓,又发掘出一套36件编钟。经专家鉴定,二号墓编钟与曾侯编钟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从钟体的大小衔接处有一明显空缺,这一空缺正好由二号墓出土的八件大钟填补。从编钟的音高分析,二号墓出土的28件小甬钟与8件大甬钟有别而自成一体,恰好填补了曾侯乙编钟的高音区,并使曾侯乙编钟的音域从五个8度扩展到6个多8度。因此,二号墓编钟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两套乐钟合计100件,这百件编钟可分可合,是一个完整的宏伟的编钟系列。

从古乐器直接和间接保留着的音响中,从它们所携带的具有经典价值的钟磬乐律铭文里,我们得知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古代音乐所具有的水平。

中国是钟的王国,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并有“钟鸣鼎食”的灿烂文明。

曾侯乙墓编钟还是曾侯乙编钟

当然是曾侯乙墓编钟啊,表示从墓中出土的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整理的关于战国编钟和曾侯乙墓编钟一样吗(战国初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它乐器)这个话题的详细内容,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锦洛洛资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锦洛洛资讯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lyqwsj.com/meishi/39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