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趣事>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难不难(红外测距技术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难不难(红外测距技术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024-01-12 02:09:20 趣事 毫米波 雷达 频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难不难(红外测距技术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本文通过网络平台数据整理了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难不难(红外测距技术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的相关信息,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其实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难不难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红外测距技术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难不难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红外测距技术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 毫米波和太赫兹的区别
  3. 毫米波利用的是卫星吗
  4. 问下毫米波雷达和微波雷达是一个东西吗

红外测距技术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常用的测距方法有:红外线、测距、毫米波雷达测距、激光测距、视频系统测距,相对于其他几种测距方法,毫米波雷达恶劣天气适应性相对较强。

毫米波雷达工作在毫米波段。通常毫米波是指30~300GHz频段(波长为1~10mm)。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制导和光电制导的优点。同厘米波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与红外、激光、电视等光学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

毫米波和大多数微波雷达一样,有波束的概念,也就是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是一个锥状的波束,而不像激光是一条线。这是因为这个波段的天线,主要以电磁辐射,而不是光粒子发射为主要方法。这一点,雷达和超声是一样,这个波束的方式,导致它优缺点。优点,可靠,因为反射面大,缺点,就是分辨力不高。毫米波雷达可以对目标进行有无检测、测距、测速以及方位测量。

判断有没有目标很简单,判断回波有没有就行了。测距也简单,都是基于TOF原理,但是我们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所以这个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毫米波雷达作用距离都不太远,比如我们说汽车或者无人机,那么探测距离就很近,回波和发射波间隔就非常短,所以一般并不太适合使用简单的发射脉冲方式,所以现在主要是用FMCW方式较多。

毫米波雷达测速和普通雷达一样,有两种方式,一个基于dopler原理,就是当发射的电磁波和被探测目标有相对移动、回波的频率会和发射波的频率不同。通过检测这个频率差可以测得目标相对于雷达的移动速度。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探测切向速度,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跟踪位置,进行微分得到速度。

最后一个,是毫米波雷达的侧向,雷达对目标方位的探测主要基于一种方法,就是使用较窄的波束。因为当目标出现在波束里,我们一般没有办法判断目标具体在这个波束内部的那个方向,所以我们必须把波束做窄,当然能和激光一样最好,但是这个很难。那么把波束做窄,有几种方法,一种使用有向天线,比如喇叭天线或者透镜天线。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多根天线+阵列信号处理的方法。对于毫米波来讲,由于波长很短,所以我们做很多根天线的代价就很小(这个代价指价格、尺寸),所以毫米波雷达大量使用阵列天线的方式来构成窄波束,能多窄呢?比如3度,5度这样,是汽车常用的。当然这个和激光还不能比,但是已经很好了。

民用毫米波雷达首先应用的方向是汽车应用,大约199X年的时候,毫米波雷达就被用于汽车的ACC功能(自适应巡航)了,也就是在高速上跟着前车跑,他慢你慢,他快你快,保持一定距离。这依赖于毫米波长达200米以上的距离探测功能,其它手段是很难做到的。到后来,又陆续发展为防撞、盲区探测等其它功能,但是这个技术一直很贵,并且对国内封闭,直到2012年,出现了芯片级别的毫米波射频芯片,这个技术的门槛一下降低了,所有应用打开了一个窗口。

毫米波和太赫兹的区别

区别在于波长和频率的不同。

毫米波: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称毫米波,它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毫米波的理论和技术分别是微波向高频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频的发展。

太赫兹:是波动频率单位之一,又称为太赫,或太拉赫兹。等于1,000,000,000,000Hz,通常用于表示电磁波频率。

毫米波利用的是卫星吗

不仅是卫星。

毫米波(millimeterwave),波长为10~1毫米的电磁波称毫米波;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各自的理论和技术分别是微波向高频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频的发展。与较低频段的微波相比,特点是:①可利用的频谱范围宽,信息容量大。②易实现窄波束和高增益的天线,因而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好。③穿透等离子体的能力强。④多普勒频移大,测速灵敏度高。缺点是:①大气中传播衰减严重。②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与光波相比,它们利用大气窗口(毫米波与亚毫米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气体分子谐振吸收所致的某些衰减为极小值的频率)传播时的衰减小,受自然光和热辐射源影响小。为此,它们在通信、雷达、制导、遥感技术、射电天文学和波谱学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利用大气窗口的毫米波频率可实现大容量的卫星-地面通信或地面中继通信。利用毫米波天线的窄波束和低旁瓣性能可实现低仰角精密跟踪雷达和成像雷达。在远程导弹或航天器重返大气层时,需采用能顺利穿透等离子体的毫米波实现通信和制导。高分辨率的毫米波辐射计适用于气象参数的遥感。用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探测宇宙空间的辐射波谱可以推断星际物质的成分。

问下毫米波雷达和微波雷达是一个东西吗

不是,1特点:与微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具有以下特点:

(1)在天线口径相同的情况下,毫米波雷达有更窄的波束(一般为毫弧的量级),可提高雷达分辨能力和测角精度,并且有利于抗电子干扰、杂波干扰和多径反射干扰等。

(2)由于工作频率高,可能得到大的信号带宽和多普勒频移,有利于提高距离和速度的测量精度和分辨能力并能分析目标特征。

(3)天线口径和元件、器件体积小、有利于飞机卫星或者导弹载用。

2传播特征:

毫米波在大气中的传播损失主要来自于水蒸气和氧分子对电磁能量的谐振吸收。传播损失与工作频率有一定的关系。在各个谐振点之间存在着损失较小的频率为中心的窗口。各个窗口宽度不等。毫米波雷达的工作频率选在这些窗口之间。在有雨、雾灯条件下,毫米波的传播损失比微波严重的多。而且频率窗口不在存在。与光波(红外、可见光、紫外光)相比,毫米波在云雾、烟雾中传播的损失要小的多。以传播损失来说,毫米波雷达比激光雷达优越。

关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难不难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整理的关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难不难(红外测距技术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这个话题的详细内容,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锦洛洛资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锦洛洛资讯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lyqwsj.com/qushi/30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