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2024-05-03 22:31:27 生活 分配 初次 收入 国民收入 社会

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本文通过网络平台数据整理了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相关信息,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以及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主要指

什么是三次分配:

这要从国民经济的循环运动说起。国民经济是一个包括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多环节的循环运动过程。生产者生产的社会产品如何到达使用者手中?中间需要进行产品分配。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分配的对象往往不是社会产品本身,而是社会产品所凝聚的价值,因此产品分配就体现为收入分配。经济学教科书一般把收入分配划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所谓三次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基础上进行的实物社会转移。

联合国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SNA)为区分最终消费支出与实际最终消费,引入“实物社会转移”概念。所谓“实物社会转移”,是指、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以实物转移形式向住户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由于我国现行的机构部门中没有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所以实物社会转移仅指部门对住户的转移。从统计角度看,实物社会转移是由承担支出、由特定居民受益的公共性消费品。最典型的实物社会转移,就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三次分配并不等同于狭义上的捐赠和慈善事业。

促进共同富裕,要准确把握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内涵,精准发力。初次分配是根据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在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的今天,数据确权、保护知识产权,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是对包括住户部门在内的各机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原始收入,通过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经常转移加以调节,促进收入公平。三次分配是通过个人收入转移和个人自愿缴纳和捐献等自觉自愿的方式再一次进行分配,更强调主体责任,体现道德力量。

二、什么是初次分配什么是再次分配

1、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2、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通过社会福利,保险,医疗等方面提供给公民的保障。

三、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的区别

区别: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主体不同:

初次分配的主体是各种市场主体,主要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等企业。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国家的各级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而不是市场主体的身份进行再分配。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国有经济中,国家作为主体参与初次分配,但这个主体是市场主体而不是社会管理者的身份。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范围不同:

初次分配是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注重公平的具体措施不同:

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具体措施: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具体措施: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再分配内容有:

1、收入税。居民和企业等各收入主体当期得到的初次分配收入依法应支付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和定期支付的其他经常收入税。

2、财产税。如房产税、遗产税等。

3、社会缴款。如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疗保险计划等。

4、社会福利。如失业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保险金和社会救济金如生活困难补助、救济金。

5、其他转移收支。包括内部转移收支;本国与外国、国际组织之间的援助、捐赠、会费缴纳等,对私人非营利性机构的捐赠、赞助等转移收支;居民之间的内部转移收支,如城镇居民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收支。

四、分配是什么意思

就是三次分配机制就,三次分配机制是一种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调控机制起作用。

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调控的补充。初次分配,即初次收入分配。在社会分配中,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是按贡献分配。该贡献包括对创造利润有益的各种因素,如资金、技术、管理、生产资料、劳动力、信息、市场、营销等。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进行的。它们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成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

(2)用于企业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

(3)在生产部门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

再分配,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居民和企业等各收入主体当期得到的初次分配收入依法应支付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和定期支付的其他经常收入税。以此对企业和个人的初次分配收入进行调节。

三次分配理论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包括三次分配:第一次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第二次是由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侧重公平原则,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这一收一支所进行的再分配;第三次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五、一般来说收入分配分为哪几个阶段

收入分配分为两个阶段: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收入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首先在生产部门进行分配,称为初次分配。在初次分配中,国民收入被分解为三个基本的部分:国家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

(2)收入再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

①再分配的内容。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是为了满足以下各项社会需要:

第一,满足社会公共部分的需要。

第二,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

第三,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

第四,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第五,调节经济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

②收入再分配工具。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工具是国家财政经济杠杆。国家财政既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又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工具。财政通过参与初次分配,取得预算收入。财政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通过预算支出来进行的。通过预算支出,国家将在初次分配中集中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通过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分配各种用途。各种经济杠杆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税收、价格起着调节收入、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银行存贷款利息,是在银行、居民之间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险费这种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将补偿个别单位和个人的损失转归社会负担。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整理的关于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这个话题的详细内容,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锦洛洛资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锦洛洛资讯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lyqwsj.com/shenghuo/44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