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组成)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组成)

2024-04-09 21:26:19 游戏 收入 居民 支配 农村 人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组成),本文通过网络平台数据整理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组成)的相关信息,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大家好,关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组成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什么
  2.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
  3.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有什么区别
  4.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含义
  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的意义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什么

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农村居民调查户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四项,分别是: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其中: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财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计算方法: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家庭常住人口。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采用抽样调查的办法进行统计,采用常年记账的方式取得数据,住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现金和实物收支情况、住户成员及劳动力从业情况、居民家庭食品和能源消费情况等。通过常年记帐,利用计算机超级汇总方式,计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等,以此代表调查县(区)和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收入和消费水平。农村居民记帐户五年进行一次样本轮换。

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纯收入指的是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指的是按农村人口平均的“农民纯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从八十年始实行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计算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计算公式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调查补贴)/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

三、两个指标的区别

1.指标的性质不一样。纯收入是一个效益核算指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收入分配指标。从性质看,纯收入是扣除经营性费用的余额,它从生产角度反映农户收入经济效益;而可支配收入是在纯收入的基础上扣除公益性和财产性支出后的余额,再加上二次分配得到的收入,它从国民收入的角度反映了农户净收入水平。

2.指标口径略有差别。纯收入指标没有包括再分配收入,反映的是初次分配的结果,可支配收入指标是国民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包括了再分配的收入。从调查统计范围看,纯收入只是初次分配的结果,不包括农村居民实际得到的养老、医疗、保险等转移性收入部分;而可支配收入是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扣除了以前没有考虑的公益性、赠送及罚款等转移性支出部分,再加上以前没有考虑而农村居民实际得到的养老、医疗、保险等转移性收入部分,它是用于农户的最终消费、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收入。

3.从调查对象看。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的对象为农村户籍人口的农户收入;而可支配收入调查的对象为农村常住地人口农户收入。

4.从调查范围看。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初次分配的结果,不包括农村居民得到的养老、医疗、保险等转移性收入部分;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初次分配加二次分配的结果,即农民纯收入扣除公益性、赠送及罚款等转移性支出部分后,再加上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险等转移性收入部分。

四、两个指标的联系

从狭义上看,也可理解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四项纯收入-公益性、赠送及罚款等支出(即扣除财产性、转移性两项支出后的净收入)+养老、医疗、保险等二次分配收入。

五、用可支配收入代替纯收入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层面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让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这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统计部门提供城乡一体化的居民收入统计数据,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宏观决策,提供量化的基础支撑依据。当前,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农村居民的再分配收入日益增多,传统收入指标在反映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客观上要求完善收入的统计指标,全面反映变化后的新情况。另一方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要求城乡住户调查与国民经济核算接轨。为全面了解农村居民收入、消费、生产、积累和社会活动情况,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监测农村摆脱贫困和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满足各级和宏观决策部门研究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的需要,以及社会各界的信息需求,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数据。近年来,国家把以往核算城乡居民收入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统一为一个指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行城乡住户一体化改革,计算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提高住户调查数据质量,从而更为全面、准确、及时了解全国和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及其他生活状况;客观监测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为各级党委、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

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缴纳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分红租金收入等)。)和转移收入(如养老金、退休养老金、社会救济收入等。).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指城乡居民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强制性支出及储蓄的总和,即家庭可以自由使用的收入。可支配收入的具体构成为:扣除个人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调查户会计补贴后的家庭总收入。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有什么区别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有什么区别?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生产单位、生产部门、地区或整个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农民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平均价值。综合反映一定范围内的生产总规模的指标。它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全部价值,即转移到产品中去的物质资料消耗的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

而农民纯收入指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的和。会计学中,销售总额等于按销售价格计算的初始销售收入或流入资产的价值。一般是主营业务收入。

2、包括的范围不同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指农民个人生产的全部数量金额,包括未销售、尚未形成收入的库存价值平均;

而农民纯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的总和,有的流通农民企业总收入核算的是差价收入、即毛利。

3、计算方法不同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转移净收入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而农民纯收入计算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4、作用不同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而农民纯收入反映的是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含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住户调查方案: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可用于住户的最终消费、非义务必支出以及储蓄。计算方法: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调查补贴。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的意义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人、住户或家庭可以花销或储蓄的税后总收入。消费者的收支模式是很有价值的人口统计因素,虽然它与人均GDP、人均收入、消费物价指数、经济周期等概念混杂一起而难于准确计算,但它对消费力或购买力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

基于城乡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数据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它不仅是衡量国家和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而且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整理的关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组成)这个话题的详细内容,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锦洛洛资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锦洛洛资讯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lyqwsj.com/youxi/405466.html